第46章 联合学宫

诸葛均挥舞了半个时辰环首刀,感觉手臂酸痛起来,心中暗想:要是华佗能活到这个时候就好了,从他那里学点五禽戏,自己力气也不至于那么小。

华佗在去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时候,被曹操怀疑而下狱,不久被处死。

医学巨著《青囊书》被送给照看他的狱卒,狱卒之妻不知这本书的作用,竟然将书焚毁,令后世之人扼腕叹息。

他一边暗叹自己身为穿越者不能救下华佗,一边称赞道:“阿兄果然厉害,竟然能在一月之间将工坊建设成如此规模。”

诸葛亮此时羽扇摇的如同鸟雀振翅,额上满是汗水,摘了峨冠放在一旁道:“这还是多亏了维先,若不是你迅速收降荆南四郡,从桂阳源源不断的运来铁矿与金银,还有以工代赈之法,这工坊也不会迅速建立。”

诸葛均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心中一喜,紧握环首刀的手突然一松,环首刀直直地插入地面,吓了他一跳。

“你是说这一切都是维先的设计?”

庞统听到诸葛亮的话,难以置信的看着诸葛均。

“不错,当初我也不敢相信,直到孔明真的将这些东西做出来,我才不得不信。”

徐庶也为拿起一旁手臂般粗大的箭弩,将它放上一架由三张巨弓组成的一张床弩上。

诸葛均捡起环首刀放回到兵器架上,看见了徐庶正在操作的这架床弩,惊讶道:“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亦即宋代的“八牛弩”,由正反三张复合弓叠加组成,弩臂由桦木芯、牛角片、动物筋腱胶合而成。

床弩采用棘轮机构(一种单向齿轮),需要四到六人才能操作,射程可达千步(约1500米),可以野战,也可以守城。

而汉代的床弩是单弓或者双弓,绞盘结构,需要八到十人才能操作,有效射程只有一百五十步到三百步(约200到450米),仅能用作守城之用。

诸葛亮依照着三弓床弩的图样对现在的床弩进行了改造,虽然在现在技术的限制下,未能拥有宋代床弩的威力与射程,但已经能达到八百步的射程。

坞堡外的野猪正是被这种床弩所射杀。

诸葛均欣慰的看着徐庶操作的这架床弩,心中却在想:要是有火枪的图纸,估计以诸葛亮和黄月英的聪明才智,也不难研究出来。

“咚!”

床弩的箭矢穿透了前方的木板,深深扎进了夯土墙内。

“这床弩用来对付曹操的虎豹骑甚好。”

徐庶拍了拍床弩,笑的满脸都是褶子。

参观完了冶铁坞堡,四人原路返回江陵时已是夜幕四合。

庞统去了刘备刚刚给他收拾出来的府邸,当晚刘备还有可能会上门请教,于是急匆匆的走了。

徐庶也悠闲的散着步返回家中,只有诸葛亮与诸葛均站在关羽府邸前,对诸葛均道:“你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养养身子,不必再到处奔波了。”

“阿兄才是,现在主公帐下能人武将虽然不多,但是阿兄也不必事必躬亲,而且我准备向主公建议建设学宫的事。”

“学宫?可有腹稿?”

“已有想法,但还未成型,尚需时日。”

诸葛亮点头道:“这样也好,你且在府中好好研究,待筹备完毕可送来与为兄一观。”

诸葛均应诺之后,诸葛亮便快步的回家去了,可能是着急回去看他的孩子吧。

回到自己的屋内之后,诸葛均开始闭门研究起了学宫,就连议事他都请假不去。

毕竟现在有了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个核心谋士,诸葛均又何必担心?

他将自己的心思全面放在学宫的选址与布置上,时不时的询问纺车工坊和耕犁的推广情况。

关平关兴关索鲍三娘等轮换着给诸葛均作报告,像极了后世老板听取报告的模样。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时间,诸葛均顶着熊猫眼终于将学宫的概念初步完成,脚步不稳的跑到诸葛亮宅邸内,恭敬兴奋且虚弱的呈递给他。

学宫命名为联合学宫,这个名字有些现代化,但也正是这样才能体现他天下混一、华夷一家的大一统理念。

学宫选址定在夷陵,此处北控荆襄,南扼巴蜀,江流天堑,群山为屏,是一处易守难攻的绝佳关隘。

并且长江水运便利,山林资源丰富,一切建筑所需都可就地取材。

同时,此处也靠近武陵蛮夷的聚居地,便于吸纳蛮族子弟进来学习,尤其是沙摩柯的五溪蛮。

学宫正前门对着长江,内部是一个广场,上面画着两排圆圈,第一排三个,第二排八个。

第一排下面分别标注着轩辕、神农、蚩尤,第二排标注着三皇五帝。

中间四个大字:华夷一家。

这不仅仅是诸葛均的理想,更是中华千年来的梦想。

东侧区域命名为稷下阁,阁内有三座巨大建筑,分别为昭仁院、青云院、南华院,围绕此三院有三圈建筑,上面标注着宿舍两字。

左上角标注着三院分别吸纳的学子:昭仁院为刘备元从子弟以及荆州世家子弟;青云院为寒门学子;南华院为蛮族子弟。

三院规制相同,服制相同,日夜都有士卒戍卫巡楼,严禁院中争吵、斗殴。

稷下阁内除了教授儒学以外,诸葛均还加入天文地理、战阵策略、易理八卦等学科,并且定期进行考校与辩论活动。

北部区域由于多山地,平原稀少,因此诸葛均将此处设定为校场与猎场。

每年都有一员将领以及两名副将坐镇此处,每隔半年还有关羽、张飞等名将演武,以增强学子们的武艺。

西侧平原较多,诸葛均将此处设定为神农阁,意在教导学子们识农、学农、务农、研农。

角落还单独圈出一处来豢养禽畜,学院中的食物大多来自于此。

当然,诸葛均不会去侵占百姓农田,若是在此范围内的百姓,田亩依旧,学子们将与老农们一起开垦新的天地,从老农的口口相传中获得耕种的技巧,并由学子记录在册。

若是阁中有多余的物资,则由学子们将这些物资取出,平价卖与周遭的百姓,以提升学宫在百姓心中的印象。

诸葛亮拿着诸葛均的图纸与解说对照着看完后,眉头紧蹙,惊叹道:“维先这些想法究竟从何而来?”

诸葛均虚弱的躬身,身形几乎稳不住,被诸葛亮搀扶坐到桌案上道:“弟在荆南数月,见蛮汉之间如仇寇,寒门学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世家大族借时局动荡,兼并土地,流民遍野,不忍直视,因此才想建此学宫,为国家、为百姓教出一批又一批如同主公一样的父母官,这样大家或许就不用再流离失所了。”

说罢,黄月因正好敲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碗滋补的参汤进来道:“均弟暂且歇会儿,喝了这碗参汤。”

诸葛亮忙接过参汤,此刻全然顾不上学宫的事情,亲自吹凉后送进诸葛均口中。

“我让你在家好好休息,怎么又成这样?”

诸葛均喝下参汤后,精神为之一振,略显苍白的双唇张合道:“荆州难得安定,弟只是想尽快建造学宫,帮助主公罢了。”

诸葛亮点头道:“建造学宫的事就交给阿兄我好了。下月关银屏就是及笄之龄,关将军的意思是银屏及笄之日,便是你们成婚之时。”

诸葛均听说下月就要成婚,开始有些局促起来。

上辈子单身了一辈子,连个对象也没有,如今要在这个时代成婚,还是个刚刚年满十五岁的怪力萝莉。

一想到她,他就想起她的那柄大刀,不自觉的有些发抖起来。

“不如这一月你就回家来,你嫂嫂会亲自给你做饭,必定能将你养的白白胖胖。”

诸葛均心中一惊,想道:怎么还养的白白胖胖,难不成是在当猪养吗?

“等你们成婚了,尽快生些孩子出来,这样我诸葛家就能后继有人了。”

这是把诸葛均当种子了……

“兄长不是有子了吗?”

诸葛亮一声叹息,喂完手里的参汤道:“我受主公三顾知遇之恩,一脉上下与国同休,将来若是事有不济,希望维先念在诸葛一门的传承上,不要自寻短见。”

诸葛均听了这话一怔,难道诸葛亮已经算到了什么了吗?

“阿兄莫非占卜到了什么?”

诸葛均知道诸葛亮除了政治军事天文地理之外,还擅长一项奇门遁甲。

只是他从未见过诸葛亮使用过,唯一流传后世的“马前课”也不知是真是假。

或者说这真的只是世家豪族在乱世中的生存法则——多方押宝,保证其中一脉能够延续家族。

诸葛亮一言不发,只是将汤碗交给黄月英,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些你就莫管了,总之这一月你需要在这里好好静养,我会帮你向主公请假,学宫之事你也无须担心,明日我便向主公递交你的图纸。”

诸葛均明白,诸葛亮的这番安排就是为了将自己放在他能看到地方,防止他再次像这样,不顾自己的身体。

他点头应诺,诸葛亮欣慰一笑,将图纸收进怀中,吩咐屋外的僮仆好好照顾后,便自行离开。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诸葛均在诸葛亮与黄月英的调养下,慢慢变得丰满起来。

其间文休文岱邓范等人也时常来探视。

邓范还带了邓艾的书信过来,心中先是担忧的询问了诸葛均的身体情况,然后又问起学宫之事,他也希望将来能进入学宫学习。

紧接着又恭喜诸葛均即将成婚,还派人带了桂阳的特产米酒,以及米娜从桂林山间采到的一些蜂蜜,配合芝麻糊、面粉烘烤而成的芝麻脆饼(哈尔瓦酥糖原型)。

诸葛均第一次吃到这个时代异国的干粮糖饼,取了一块放进嘴里,酥脆的质地瞬间散开,蜂蜜的清甜与芝麻的醇香交织在一起。

“嗯,此物香甜非常,可有制作方法?”

“有的,米娜小姐知道先生喜好异国之物,已经在邓艾的附信中写好了。”

诸葛均将信封中的另一张也拿了出来,果然是一份制作方法。

于是命人将此法抄录,拿去教庖厨模仿制作。

制成之后,诸葛均要分别赠送一盒给孙权与周瑜,但是要先送周瑜,后送孙权。

最后,邓艾在信中描述了桂阳三商得知诸葛均将盐铁专营的权利也给了当地的世家豪族,很是不满。

但是又因为银矿的利益巨大,而不舍得放弃,最后只能与世家妥协,让渡了手中七成利润。

如今他们正在加紧开采银矿,但是因为邓艾的监管而使得他们无法拼命驱使民众,已经隐隐有些要起事独占银矿、奴役百姓的心思了。

诸葛均看到此处,嘴角微微一翘,对邓范道:“你去与大先生说,教文聘率长沙士卒悄悄屯驻于两郡交界,待聂九川他们有所动作,立刻进兵剿除,我自写信给小艾,让他挑动叛乱。”

吩咐完毕,门外一声“诸葛郎君”,媒婆便闯了进来。

看见诸葛均已经穿戴好了新郎服饰,立刻道:“该去迎亲了~”

当日,艳阳高照,满街柳絮纷扬如雪,媒婆挥着桃红绢帕在前引路,身后鼓乐班子将唢呐吹得震天响。

道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孩童们追着撒铜钱的仆从雀跃叫嚷:“诸葛郎君娶亲喽!”

诸葛均心中忐忑不已,骑在白马上时,双手紧紧握着缰绳,指甲差点插进掌心。

转过街角,一座扎满红绸的府邸闯入眼帘。

檐角悬着的青铜风铃叮咚作响,忽见朱漆大门轰然洞开,八名赤膊壮汉扛着鎏金花轿踏出,轿顶竟插着一柄缠红绸的环首刀。

诸葛均喉头一哽,恍惚又见关银屏将大刀舞得虎虎生风的模样。

“新妇出阁——”司仪长喝声中,轿帘被银刀尖轻轻挑起。

金线绣凤的盖头下传出清亮嗓音:“刀不离身,可是阿爹立的规矩。”

围观的刘备等哄笑起来,诸葛亮黄月英在廊下莞尔。

“请郎君引新妇踏锦!”司仪高唱声中,三丈红绸自门庭铺展至长街。

诸葛均刚欲下马,花轿内忽传来佩环相击的脆响,一截系着同心结的丝绦从帘缝飘出,正落在他腕间。

人群里有人抚掌大笑:“关小娘子这手飞星传帛,倒比诸葛郎君的筹谋更利落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