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学术会议的惊艳亮相
- 甜宠陷阱高冷教授的双面追妻计划
- 苏董千寻
- 6054字
- 2025-04-03 20:02:37
深秋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像座水晶宫,落地窗外的黄浦江泛着碎金般的光。陆景深站在报告厅门口,定制西装的袖口闪过银链微光——那是苏眠上周硬塞进他西装盒的袖扣,此刻正随着他抬手看表的动作,在廊灯下发着温润的光。他望着后台的苏眠,发现她正对着镜子疯狂吸气,指尖把演讲稿捏出褶皱,活像只被追着跑的小兽。
“陆教授,您家苏医生把演讲稿翻得比 CT片还熟。”同院的陈雨柔抱着资料路过,眼尖地戳了戳他的手臂,“要不您去降降温?我怕她把纸捏出个肝破裂。”
陆景深轻咳一声,整理了下领带——这条深蓝色真丝领带是苏眠选的,说“配您的镜片像夜空”,却在他试戴时笑到打跌,“陆教授系领带像在打蝴蝶结,不如我帮您?”此刻他摸着有点歪的领结,忽然怀念起值班室的白大褂,至少不用在这种时候担心袖扣夹痛手腕。
“紧张吗?”他走到后台,雪松香水混着会场的现磨咖啡香扑面而来。苏眠猛地转身,演讲稿拍在胸前,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她今天穿了藏青色套装,领口别着他送的猫爪胸针——不过换成了更低调的银质款,毕竟面对全球肝外科专家,总不能戴着 Q版猫爪上台。
“您觉得呢?”苏眠晃了晃演讲稿,纸页间掉出张便利贴,“昨夜三点还在背数据,现在看见‘肝动脉’三个字都像在跳广场舞。”便利贴上是他的字迹:“纤维蛋白胶案例讲完接流浪猫手术,此处停顿三秒微笑”,旁边画着只戴手术帽的小猫,尾巴卷着个加油手势。
陆景深忽然伸手,替她调整领结,指尖划过她锁骨下方的淡褐色胎记——那是他偷偷在心里描摹过无数次的小树叶形状。“记得你第一次主刀流浪猫肝破裂手术吗?”他压低声音,只有两人能听见,“手套都戴反了,却敢用棉签给小猫做清创,把宠物医院的医生看得目瞪口呆。”
苏眠的耳朵尖瞬间发红:“那是十年前!”她想起槐树底下的雨天,十五岁的自己蹲在泥水里,用棉签蘸着碘伏给小三花消毒,而穿蓝白校服的陆景深撑着伞站在五步外,像棵笨拙的小槐树。后来才知道,他举着伞僵了半小时,只为不打扰她和流浪猫的“手术现场”。
“现在你要面对的,不过是一群穿西装的‘大猫’。”陆景深忽然从西装内袋掏出个小本子,封皮是她去年画的涂鸦——戴着猫耳的医生举着手术刀,旁边写着“苏眠的奇妙手术室”。本子里夹着她演讲稿的第三版手稿,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此处加‘在猫咖收集的流浪猫数据’,比动物实验更有温度”。
苏眠望着他眼下淡淡的青黑,想起停职风波后,他陪她在值班室熬了三个通宵。凌晨两点,他戴着她强行套上的毛线袜,趴在桌上改 PPT,鼻尖沁着细汗却坚持逐字推敲:“‘临床数据’换成‘我们在三年间救助的 52例流浪猫和 23例患者’,这样专家能看见背后的故事。”
“其实我更怕您的西装革履。”苏眠忽然笑出声,伸手替他扯了扯歪掉的袖扣,“平时穿白大褂像座冰山,穿西装倒像个偷穿大人衣服的高中生,连袖扣都戴反了。”
陆景深的耳尖猛地红透,慌忙低头查看袖扣,却被她按住手腕:“逗您的!”她忽然凑近,雪松味混着他身上淡淡的碘伏残留,“不过说真的,您今天特别像《实习医生格蕾》里的男主角,就是领带结……”
“停!”陆景深举手投降,从口袋里摸出个小盒子,“早知道该让陈雨柔帮我打领带。”盒子里躺着枚银质领带夹,刻着小小的手术刀和猫爪图案,正是她上个月在猫咖随手画的设计稿。
苏眠望着领带夹笑出声,忽然想起他办公室抽屉里的秘密:里面整齐收着她用过的每支钢笔、每次值班留下的便利贴,甚至还有她吃剩的半块猫爪棉花糖包装。这个总在手术室冷静如冰的男人,此刻却像个怕被嫌弃的大男孩,耳尖发红地解释:“怕你紧张,带了点‘护身符’。”
会场的预备铃声响起,苏眠忽然抓住他的手,指尖划过他掌心的薄茧:“如果我在台上卡壳,您会像在手术室那样,递来我需要的器械吗?”
陆景深望着她眼中的星光,忽然想起三个月前的深夜,她在值班室对着空气练习演讲,讲到“流浪猫”时忽然卡壳,最后扑进他怀里闷闷地说:“怕专家觉得我的灵感来源太儿戏。”此刻他轻轻捏了捏她的手,像在手术室传递止血钳般坚定:“会递来的,不过这次是数据 U盘和——”他晃了晃手机,“偷拍的你给流浪猫包扎的视频,必要时放给他们看。”
苏眠望着他西装内袋露出的笔记本,上面画着迷你手术帽图案,忽然觉得安心。这个总把温柔藏在细节里的男人,此刻西装革履却依然带着属于他们的小秘密:袖扣是她刻的名字,领带夹是她画的图案,连演讲稿里的案例,都藏着他们共同救助过的流浪猫。
“苏医生,轮到您上台了。”工作人员前来引导。苏眠深吸口气,忽然想起十年前的槐树底下,少年陆景深举着伞,却不敢靠近的模样。现在的他,西装笔挺地站在身边,袖口的银链与她手腕的银链遥相呼应,像命运打的蝴蝶结。
“等我回来,”她晃了晃手中的钢笔,笔帽上的银色纹路在灯光下流转,“要检查您的领带结有没有进步。”
陆景深望着她走向报告厅的背影,忽然想起昨夜她趴在他肩头说的话:“其实我不怕专家,怕的是让您失望。”他摸了摸西装内袋的 U盘,里面存着她熬夜整理的 52例临床数据,每例都标注着“和陆教授一起抢救的第 X只流浪猫/患者”。
会场的灯光暗下,聚光灯打在讲台上。苏眠站在中央,演讲稿在手中展开,背后的屏幕映着肝脏 CT影像。陆景深坐在第一排,看着她眼中的坚定,忽然觉得,这个曾在槐树底下给流浪猫做急救的女孩,早已成为能与他并肩的星光,而他,有幸成为追光路上的同行者。
“各位专家,”苏眠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来,带着令人安心的温度,“今天我想分享的,是从流浪猫身上获得灵感的肝破裂手术改良方案……”
陆景深望着她胸前的猫爪胸针,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她蹲在医院后巷,雨水顺着发梢滴在流浪猫身上,却笑得比晴天还亮。此刻的国际会议中心,灯光璀璨,而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医学的战场上,在时光的长河里,他们终将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就像他西装袖口的银链,与她手腕的银链,在岁月中,永远遥相呼应。
穹顶的暖光像融化的蜂蜜流淌在苏眠的睫毛上,她望着台下三百多个座位,心跳声盖过了话筒的电流杂音。直到看见第一排那个微微前倾的身影——陆景深的指尖在西装袖口快速摩挲,银质袖扣在灯光下划出细碎的弧光,像极了他在手术室遇到复杂术式时的习惯动作。
“各位专家,”苏眠的声音穿过话筒,尾音却在颤抖,“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们团队在肝破裂手术中的一点小突破……”她忽然想起昨夜在值班室,陆景深用猫爪钢笔敲着桌面给她打气:“把台下的专家想象成排队等绝育的流浪猫,他们只是毛比较多而已。”此刻望着那些西装革履的“大猫”,她忍不住想笑,紧张感竟消了大半。
PPT翻页键按下,大屏幕亮起三个月前的手术录像。画面里,陆景深的右手稳如精密仪器,镊子夹起纤维蛋白胶的瞬间,苏眠的左手已经递出生物蛋白海绵,两人的手套在无影灯下相触,像在跳一曲无声的探戈。台下传来抽气声,苏眠看见约翰逊教授推了推眼镜,腰板挺得更直了。
“传统缝合术对 70%以上肝破裂的成功率是 62%,”苏眠调出数据图表,指尖在触控屏上划过,“而我们改良后的方案,将成功率提升至 89%。”她忽然想起那个暴雨夜,流浪猫“小眠”肝破裂急救时,陆景深握着她的手在简陋的宠物医院做缝合,“这个灵感,来自三年前我们救助的一只三花猫。”
台下的骚动声更明显了。苏眠看见后排有专家在交头接耳,眉头紧锁。她深吸口气,想起昨夜陆景深熬夜帮她整理的资料:“说真话,比任何数据都有力量。”于是她关掉 PPT,望向第一排的陆景深,他正用手机拍摄,镜片后的目光灼灼,像在说“别怕,我在”。
“当时那只猫的肝脏破损面积达 40%,”苏眠的声音放软,“宠物医院建议安乐死,但陆教授说‘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冒险’。”她看见陆景深的喉结滚动,想起他蹲在手术台旁的侧脸,胡茬蹭过小猫的绒毛,“我们用纤维蛋白胶粘合破裂处,三个月后复查,新生肝细胞像春天的藤蔓,慢慢覆盖了伤口。”
会场安静得能听见钢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苏眠调出“小眠”的术后 CT对比图,粉色的新生组织在灰白色肝脏上格外显眼:“这个案例让我们意识到,人体肝脏的修复能力同样被低估。”她忽然笑了,“当然,给猫做手术时,陆教授的手比给人做手术时抖得更厉害。”
前排传来低低的笑声,陆景深的耳尖瞬间红透。他想起那个雨夜,苏眠举着手术灯,鼻尖沁着细汗却调侃他:“陆教授,您给流浪猫做手术时,耳尖红得像猪肝,不怕小猫笑话吗?”此刻看着台上的她,西装套装下的肩膀微微扬起,像只竖起耳朵的小兽,既警惕又勇敢。
“在 52例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粘合术能减少 60%的术中出血。”苏眠展示着病理切片,忽然瞥见陆景深悄悄竖起大拇指,藏在西装裤侧的手比了个“稳”的手势。她想起昨夜在值班室,自己紧张到把“胆汁漏”说成“胆汁露”,他却笑着用猫爪棉花糖哄她:“说错了也没关系,我带了急救包——里面装着你的勇气。”
当屏幕切换到患者术后六个月的生活视频时,坐在轮椅上的老伯对着镜头比耶:“现在能抱孙子啦!”苏眠看见陆景深的嘴角扬起,那是他在手术室成功抢救患者后,藏在口罩下的同款微笑。她忽然放下演讲稿,走向讲台边缘:“医学的温度,不在于器械多精密,而在于敢不敢为生命赌一把。”
台下掌声雷动,约翰逊教授率先起身鼓掌。苏眠望着陆景深,他正快速眨眼,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整个星空。她忽然想起十年前的槐树底下,他举着伞不敢靠近,却偷偷拍下她给流浪猫包扎的照片,备注写着“小太阳发光了”。
“最后,我要感谢一个人。”苏眠对着话筒轻笑,看见陆景深慌忙坐直身体,袖扣在灯光下闪过微光,“我的导师陆景深教授,是他在我提出方案时说‘去试试’,在我害怕时说‘我在’,在我想放弃时,用流浪猫的 CT片敲我的脑门——”
会场传来轻笑,陆景深的耳尖红得几乎要滴血。苏眠望着他此刻手足无措的模样,忽然觉得,这个在手术室冷静如冰的男人,此刻像个被当众表扬的小学生,既骄傲又害羞。
“他教会我,最好的手术刀不是锋利,而是温柔。”苏眠举起手中的钢笔,笔身刻着“景深×苏眠”的连笔字,“就像他总在我抽屉里放养胃饼干,在我值夜班时煮山药粥,在我害怕时,把自己变成最可靠的港湾。”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苏眠看见陆景深站起来,西装裤侧的褶皱里露出半截猫爪袜子——那是她昨天趁他换衣服时偷偷塞进去的。他望着她,眼神比任何聚光灯都明亮,仿佛在说:“我的小太阳,终于照亮了整个世界。”
当她走下讲台时,陆景深早已在侧幕等候,手中握着她忘带的 U盘,指尖还捏着颗草莓味润喉糖。“刚才讲到流浪猫时,你的梨涡露出来了。”他低声说,趁机把润喉糖塞进她口袋,“约翰逊教授的表情,像看见自己养的猫学会开罐头。”
苏眠望着他西装上沾着的自己的发丝,忽然想起昨夜他趴在桌上改 PPT的模样:领带歪在一边,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却坚持把每个数据都核对三遍。此刻的国际会议中心,灯光璀璨,而她知道,自己的每一分自信,都来自于这个男人十年如一日的守护。
“晚上请你吃火锅,”陆景深忽然凑近,雪松味混着会场的咖啡香扑面而来,“鸳鸯锅也行,只要你别把毛肚煮化在辣汤里。”
苏眠望着他镜片后藏着的笑意,忽然明白,所谓的惊艳亮相,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她的勇气,是他十年前在槐树下撑开的伞;她的自信,是他在手术室里坚定的目光;而她的每一次绽放,都有他在台下,用爱织成最温暖的网。
聚光灯熄灭的瞬间,苏眠忽然抓住他的手,指尖划过他掌心的手术疤痕。这双手,曾为她撑起一片天,曾为流浪猫缝合伤口,此刻正牵着她,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她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聚光灯,只要身边是这个会耳尖发红的男人,她就永远不会害怕。
茶歇时,国际肝外科协会主席约翰逊教授拦住苏眠:“苏医生的方案很有突破性,”他的中文带着伦敦腔,“但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的转化,需要更多数据支持。”
“我们已经收集了 52例临床数据,”苏眠刚要掏 U盘,陆景深忽然出现,手中拿着她忘带的资料夹,“包括术后六个月的随访报告,并发症发生率比传统方案低 37%。”他的指尖划过她手背,像在传递无声的力量。
约翰逊教授的眼睛亮起来:“陆教授培养出这样的学生,真是业界幸事。”
陆景深望着苏眠泛红的耳尖,忽然想起停职时她趴在他肩头说的话:“我想成为能和你并肩的人。”此刻她确实做到了,甚至比他想象中更耀眼。
闭幕式上,大会主席邀请陆景深上台点评。他接过话筒,视线在苏眠身上停留半秒:“苏医生的方案,让我想起希波克拉底誓言里的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的声音忽然放软,“而她教会我,安慰与治愈之间,还需要勇气——向传统挑战的勇气,相信同伴的勇气。”
台下掌声雷动,苏眠望着他西装革履的背影,忽然发现他的领带夹是她送的银质小猫,藏在深蓝色领带间若隐若现。这个总在公开场合保持高冷的男人,正用最含蓄的方式,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
散场时,陆景深忽然拉住她的手,将她拽进无人的消防通道。壁灯昏黄,他的耳尖却红得滴血:“刚才在台下,”他从西装内袋掏出钢笔,笔身刻着“景深×苏眠”的连笔字,“想把这个给你,却紧张得差点摔了话筒。”
苏眠望着钢笔上的刻字,想起他办公室抽屉里的铁盒,里面躺着她用过的每支钢笔。此刻这支笔的重量,像十年心动的具象化,沉甸甸却温暖。
“其实我在台上看见你紧张,”她忽然轻笑,“西装袖口都快被你摩出毛了。”
陆景深忽然低头,在她额头上落下轻轻一吻,钢笔帽的金属质感贴着她掌心:“因为你在发光,”他的声音混着远处的掌声,“而我怕自己不够亮,衬不起你的星芒。”
深秋的夜风穿过走廊,带来黄浦江的潮声。苏眠望着他镜片后倒映的自己,忽然明白,所谓学术会议的惊艳,从来不是一人的独奏,而是两人的和弦——他在台下默默支撑,她在台上勇敢绽放,就像手术室里的无影灯与手术刀,缺一不可。
“对了,”陆景深忽然想起什么,摸出手机展示新锁屏,“刚才偷拍的你。”照片里,苏眠站在讲台上,演讲稿在手中展开,背后的屏幕映着肝脏 CT影像,却比任何医学图像都动人,“标题我都想好了——《我的小太阳,在国际舞台发光》。”
苏眠望着他此刻像大男孩般的得意神情,忽然环住他的腰:“那陆教授,今晚的庆功宴,是不是该兑现停职时的承诺?”
“什么承诺?”他明知故问,耳尖却在她指尖划过西装纽扣时发烫。
“你说过,等我在会议上站稳脚跟,”她仰头望着他,“就带我去外滩吃火锅,不准点鸳鸯锅。”
陆景深忽然笑出声,胸腔震动的声音混着消防通道的回音:“医嘱:今晚准许你吃辣,但必须搭配山药粥。”他忽然牵起她的手,钢笔在两人交叠的掌心发烫,“就像你的方案,冒险却稳妥,就像我们的爱情,热烈却长久。”
江风从窗外灌进来,吹乱苏眠的发丝。陆景深替她别到耳后,指尖划过她耳后那颗小痣——十年前在孤儿院初见时,他就注意到的小标记。此刻的国际会议中心灯火璀璨,映着两人交叠的影子,像极了手术室里的默契剪影。
这场学术会议的惊艳亮相,终将成为业界佳话。但对苏眠和陆景深而言,更珍贵的是西装口袋里的钢笔,是台下无声的支持,是在全球专家面前,彼此眼中倒映的、独一无二的星光。
而陆景深望着身边的女孩,忽然觉得,所谓的职业成就,不过是爱情的副产品。真正让他心动的,是她在讲台上提起流浪猫时的温柔,是她望向他时眼中的信任,是他们在医学与时光的长河里,终于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