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和贾雨村一样,都被脂砚斋评为“奸雄”:
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第十六回)
天下奸雄妒妇恶妇大都如是,只是恨无阿凤之才耳。(第四十四回)
明末历史上最大的奸臣,非九千岁魏忠贤莫属。
魏忠贤在明末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学形象,魏忠贤倒台后,民间涌现出大量以魏忠贤为主角的小说、戏剧。小说如《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梼杌闲评》等都是魏忠贤传记性质的长篇小说,戏剧也有二十多种,流传到现在的有三种。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是“三角眼”“吊捎眉”,还经常在太阳穴上贴个膏药。不知道真实的魏忠贤长什么样,很可能是个帅哥,但“三角眼”“吊捎眉”和两额的膏药,很符合一个戏剧化的奸臣大阉形象。
描述王熙凤“三角眼”“吊捎眉”时,脂砚斋批点评道:“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作者读过麻衣相法”,查《麻衣面相歌》有云:“三角眼之相,阴谋而阴毒”。又有面相歌诀云:“吊脚眉三角眼......眉头向上尾向下,眼如三角淫奸诈”。可见作者刻意用“三角眼、吊捎眉”的外貌描写,烘托奸诈、阴毒的性格。
王熙凤的图谶画的是:
后面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冰山”二字大有深意。
明末文学家张岱,以一部叫做《冰山》的戏剧为主,将各种民间流传的魏忠贤戏编排到一起,创作了一部戏剧广受欢迎,“城隍庙扬台,观者数万人,台址鳞比,挤至大门外”。
这部剧仍以《冰山》为名,“冰山”一词出自典故“冰山难靠”,说的是唐玄宗时杨国忠的势力像冰山一样,群臣依靠其上以为是泰山,但日出之后冰山融化,杨国忠垮台后依靠其上的官员随之覆灭。
明末文人多用“冰山难靠”描述魏忠贤倒台之事。如钱谦益《丁卯十月书事》“斗柄已闻归圣主,冰山何事倚群公”,丁卯年十月是魏忠贤失势之时,这句诗的意思是:听说权柄已经回到皇帝手中了,各位朝臣为何还要依靠在冰山上。
“冰山”显然就是指魏忠贤,图谶中的“雌凤”一词也大有趣味:
凤为雄鸟,凰为雌鸟。《红楼梦》中有个回目叫“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说的是十二优伶中的藕官与菂官台上演夫妻,台下也如夫妻般恩爱。唱小生的藕官是“假凤”,“假凤”就是假丈夫。
既然凤是雄鸟,又何言“雌凤”呢?这就在说魏忠贤非雄非雌的阉人身份。
魏忠贤年轻时的经历有点像《水浒传》中的高俅,少时家境贫穷,是混迹街头的泼皮,不识字但记忆力特别好,擅长射箭、骑马,贪色嗜赌。二十二岁那年,魏忠贤赌博输光全部家当,挥刀自宫,这就进皇宫当了太监。
魏忠贤早年这段混迹市井的经历,在《红楼梦》中有多处暗示。
王熙凤不识字,又被贾母开玩笑说是“泼皮破落户”。第四十五回,更借李纨之口道出了魏忠贤的经历:
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王熙凤)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贫寒小户人家”“贫嘴恶舌”,这不都是在借玩笑话说魏忠贤的身份吗?“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不就是魏忠贤后来权倾天下的状态吗?
进入皇宫后,魏忠贤在内宫险恶环境中慢慢爬升,四十多岁时成为侍奉皇太孙朱由校的内官。泰昌元年(1620)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先后驾崩,年仅十五岁的朱由校登基,这就是天启皇帝。
此时魏忠贤已经五十二岁,作为陪伴朱由校长大的大伴,魏忠贤也算熬出了头。这一年魏忠贤又与朱由校的奶娘客氏交好,结为对食,也就是二人在皇宫中结伴过日子。少年天子极度依恋这个奶娘,言听计从,于是魏忠贤借客氏之势,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成为最有权势的太监。
天启皇帝能顺利登上天子之位,东林党功不可没。万历时期东林党与郑贵妃的斗争中,东林党竭力拥护朱常洛,朱常洛驾崩时,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欲挟持少年天子、把持朝政,东林党与李选侍进行了坚决斗争,把李选侍驱出乾清宫,这就是明末三大案之“移宫案”。
正因为东林党在朱常洛、朱由校父子称帝道路上功不可没,加之朱由校是个无心政事的少年,朝廷就成了东林党的天下,排除异己、党同伐异,与东林党有间隙的楚党、浙党、齐党等官员遭到排挤,为求自保他们纷纷汇集到魏忠贤麾下,后来被称为“阉党”。
依附魏忠贤的阉党成员,多以拜魏忠贤为干爹为荣,魏忠贤最得力的几个干儿子,有“五虎”“五彪”“十狗”之称。《红楼梦》中王熙凤见到小红十分喜欢,说“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又说“你打听打听,这些人头比你大的大的,赶着我叫妈,我还不理。今儿抬举了你呢!”,这一段就在写魏忠贤爱收干儿子之事。
天启四年(1624)东林党向魏忠贤发起了进攻,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一般史料都说天启皇帝遭到魏忠贤蒙蔽,但我更相信天启皇帝能够看到东林党并非成事之辈,有意用魏忠贤制约东林党,于是杨涟的弹劾遭到皇帝斥责。
阉党自此开始疯狂报复东林党,编制《东林点将录》《东林朋党录》等名单,逐一迫害东林党的核心成员,罗织罪名将弹劾过魏忠贤或与阉党有仇隙的官员投入监狱,很多官员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第四十五回李纨对王熙凤说的“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的话出来”等语,看似在开玩笑,但这语言哪像日常玩笑,分明是在痛骂王熙凤。李纨影射钱谦益、瞿式耜,更代表了东林党,作者正是用这一情节隐写东林党与魏忠贤的矛盾。
东林党人,或看不惯阉党恶行的官员,要么被魏忠贤迫害,要么主动辞官。空缺的位置纷纷由阉党官员填补上来,于是魏忠贤羽翼遍布朝野,权势一时无两。
小说中,王熙凤是荣府的大管家,但王熙凤的管家权力完全来自于王夫人。《红楼梦》中贾府有媳妇管家的传统,荣府中贾赦已经分家,单独住别院,所以贾政实际上是荣府的男主人,于是王夫人就是荣府实际管理者。但王夫人一心向佛,“天真烂漫”,“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又一向没有主见,故委托王熙凤掌家。
历史上,魏忠贤的权力完全来自天启皇帝朱由校,史书对朱由校的评价是“具智慧,运巧思”,但他对政务毫无兴趣,却特别喜欢做木匠活,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故将政务交由魏忠贤全权处理。从王熙凤权力来自王夫人这一层关系看,王夫人影射对象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
魏忠贤的权势完全依托于皇帝朱由校的信任,天启七年(1627)朱由校病故,魏忠贤也就失去了权力根基。朱由校没有子嗣,他的弟弟于八月登基,这便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登基之后便以雷霆之势扳倒魏忠贤,将其发赴凤阳守陵,并将阉党迅速铲除,魏忠贤赴凤阳途中,途经河北阜城时在客店中上吊自杀。
王熙凤的判词后两句是: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从二令三人木”后面脂砚斋批了三个字:“拆字法”,仔细琢磨,“令”是发号施令,需要用口,那么除了那个“三”字是衍文可以不理之外,木、人、一、口口、从(“從”的本字)就构成了“檢”字,表示魏忠贤死于朱由检之手。这与香菱的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表示永历皇帝死于吴三桂之手,用了相同方法。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指魏忠贤赴凤阳途中上吊自杀。这句判词准确表达应该是“哭向‘凤阳’事更哀”,但这样缺少诗的韵味,凤阳位于北京通往南京的驿道之上,是南下南京的必经之地,且凤阳属南直隶省,离南京不远,“哭向凤阳”便是“哭向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