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宋时磊《唐代茶史研究》一书,系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唐代茶文化问题研究》基础上修改而成。作为宋时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导师,我对本书的出版甚感欣慰,并希望以此书为契机带动学界对中华茶史的研究。
《唐代茶史研究》是对唐代茶叶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研究专著,属于断代专门史的研究范畴。通观当前我国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其形式多以论文研究为主,专著相对较少。从研究内容来说,对唐代茶史的研究多属专题研究,全面系统的研究较少。笔者所见资料,1997年丁文出版《大唐茶文化》,这对本书研究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2012年李斌城和韩金科出版《唐代茶史》,该书与本书定位相似,两者研究内容各有侧重,前书兼容学术性和普及性,本书则以学术研究为主。系统研究唐代茶史的研究专著、博士学位论文相继出版,意味着唐代茶史的独特地位得到学界的重视,或许还意味着中华茶文化自觉时代的到来。
时磊对本书的写作倾注了不少精力,做出了一些学术创新。他博士阶段攻读的是中国古典文献专业,但他对茶史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将音韵、文字、训诂等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方法,运用到了对唐代茶史的研究中去,本书的部分章节可看出作者这方面的功底。好在他并没有局限于方法本身,而是用方法说明问题。正是基于这种学科结合的学术范式,时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便将将本书中的部分内容拿出发表,其成果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在《历史研究》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刊发,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等转载。
当然,我也希望时磊的茶史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宽视界。在今后的研究中,以唐代为起点和立足点,能够拓展到宋代及其以后各朝代茶史的研究,通过一部部断代史的扎实研究,最终汇聚成《中华茶史》的研究大系;还可以全球史的视野,研究中华茶文化同世界茶文化的交流互动,借此发掘中华茶史的世界贡献和意义。
时磊作为史学青年才俊,我愿以屈原辞与之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术之路上继续耕耘,补足当前研究的某些缺憾,勤勉实现之,吾愿足矣!
刘礼堂
2017年8月1日于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