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唐代茶史研究的要义与视角

一 研究问题与方法

茶是全球广为普及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而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风习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大观园。世界各地的茶叶种植、饮用之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均从中国直接或者间接传入。不仅东方世界喜爱茶,西方世界更是如此:“茶的味道里有种微妙的魅力,这让它变得难以抗拒,并被理想化。西方的智者很快就将他们思想的芬芳与茶的灵氛合为一体。它不像葡萄酒那么傲慢,也没有咖啡那么自我,更没有可可那样故作天真。”[1]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目前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可以说,茶诞生于中国,传之于世界,在不同地区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次生茶文化形态。

中国人对茶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茶叶不再是混合型饮品,其饮用价值得到凸显;茶叶不再主要依靠野生采集,人们开始探索其种植和培育规律;饮茶风气开始普及,从南方向北方延伸,从贵族士大夫阶层走向市井民间,茶饮还在与周边地区和国家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茶叶成为重要商品,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贸易网络,统治者首次征收茶税,探索茶榷,施行贡茶制度;饮茶的方式得到提升,形成一套固定的饮茶程式(茶艺);饮茶的品位得以定型,从物质生活向精神文化生活演进。因此,唐代是中国茶史的一座高峰,其茶文化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特征,深刻影响和界定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格局。[2]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等各个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学者向达曾这样描述这段历史:“李唐一代之历史,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而其取精用宏,于继袭旧文物而外,并时采撷外来之菁英。”[3]在这样一个兼容并包、开放多元的时代里,各种制度、思想、观念等得以孕生,并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法国学者谢和耐认为唐代“某些新生事物出现并将深刻地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4]。饮茶风俗的广泛传播便是这新生事物的其中一例,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风貌,对世界东西方的沟通和全球化进程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论唐代史是一项宏大的工程,笔者无法以一己之力去完成。但从唐代社会的一个小切片——茶叶为出发点,观察唐代社会是切实可行的。茶叶看似简简单单,实则承载着大量而丰富的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唐代社会的多个层面都跟茶叶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小茶叶中可以看清楚唐代的大社会。故以部分窥整体、以小器物见大历史是本书的立意。

纵观中国茶叶发展史,唐代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历史时期,但对该时期茶史综合性的断代学术研究成果却暂付阙如。因此,本著作主要研究唐代茶史的发展历程,并遵循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笔者将大量收集唐代以及唐以后历朝历代与茶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包括诗歌、笔记体小说、散文、历史著作、绘画作品等。在搜集一定数量的基础文献、形成资料库后,笔者将从资料库中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按照写作的需要进行分类。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做到用历史资料说话,注重用文献说明问题。但利用这些存世的文献资料并不能对唐代茶艺等关键问题还原,还需借助一些考古资料做印证工作。为此,本研究成果还充分利用了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宫廷帝王茶具、唐墓出土茶具、敦煌文献等出土资料,与存世文献资料相互验证,以之梳理唐代茶史的发展脉络。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唐代茶史发展的状况,本成果运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即充分利用各种史料对其描述说明;另一方面则尽可能使用较为客观的数据,如对唐代茶产地、茶叶产量和消费量、茶税制度变迁等问题,则使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

3.考据研究法。本成果充分利用考证的辨伪、训诂、辑佚等手段研究唐代茶史的关键问题,如研究茶事之起源时,对“茗菜”与“苔菜”进行了考辨,研究唐代茶史的历史地位时,对“茶”的音形义的演变做了专门考证。

4.案例研究法。本成果分不同专题论述唐代茶史的发展情况,为使研究更加具体地呈现史实,在论述过程中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如研究贡茶制度以蒙顶茶为案例观察点,研究茶叶贸易以浮梁交易市场为案例观察点,研究茶与佛教关系以诗僧为案例观察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