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休斯顿,天色尚未大亮。
李远起床后拿起手机,看到一条条新闻被推送至手机,他随意点进一条,屏幕上醒目的新闻头条瞬间映入眼帘。
《教皇弗朗西斯于梵蒂冈安详辞世,享年八十八岁》
新闻画面中,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黑压压一片,数以万计的信众身穿黑衣,手持玫瑰,低头默哀。
庄严的钟声回荡在罗马的清晨,镜头扫过哭泣的老人、跪地祈祷的青年,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神职人员,气氛庄重肃穆。
梵蒂冈随即发布官方声明,宣布全球天主教会自即刻起进入为期九天的哀悼期,教宗的遗体将安放在圣玛尔塔之家,接受信众瞻仰。
全球各地的天主教堂齐鸣钟声,信徒们自发聚集在教堂内外,点燃蜡烛、低声祈祷,悼念这位来自南方世界的教皇。
新闻镜头切换,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发表悼词。
阿根廷总统宣布全国哀悼三天,巴西、墨西哥、美国等国也纷纷降半旗致哀。
与此同时,梵蒂冈枢机主教团宣布将在九天哀悼期后,召开秘密选举会议,选举新一任教皇。
按照传统,选举将在教皇去世后15至20天内举行,期间全球天主教徒的目光都将聚焦于罗马。
李远合上手机,揉了揉眉心。
作为休斯顿警局“社区关系与创新部门”的负责人,他知道这场全球性的丧事对本地社区的影响绝不会止步于宗教层面。
李远脑海里闪过昨夜与约翰的通话内容。
约翰早已警告过,教皇健康每况愈下,天主教世界高度紧张,而这场变动背后,能源、政治、宗教的利益交织,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风暴。
德州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本就有历史冲突,极端宗教团体“新世界使者”近来又异常活跃。
教皇去世,无疑会成为某些势力煽动情绪、制造分裂的绝佳借口,而自己又正好负责的是社区关系。
李远在心中对着自己默默的说了一句:“接下来的工作,可不好开展了。”
上午的社区巡视,李远特意带上了罗莎。
两人刚出警局,便被一股压抑的气氛包围,休斯顿的天空明明晴朗,东区的空气却像被无形的阴云笼罩着。
圣安德鲁教堂门口,台阶上挤满了前来吊唁的信众,许多人眼眶通红,低声祈祷。
李远和罗莎在人群边缘驻足,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
罗莎低声问:“李,你觉得这次会不会有极端分子捣乱?”
李远语气压低:“人在情绪低谷时最容易被煽动,对于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机会,我们需要注意。”
他的话音刚落,便注意到教堂对面街角的异动。
极端宗教团体“新世界使者”正举着“旧秩序已死,新世界将临”的横幅,神情狂热地分发传单。
不远处,几个成员正围着一群年轻人高谈阔论,言辞间充满末世论色彩。
“他们最近很活跃,”罗莎皱眉,“昨天还在市政厅门口演讲。说什么‘旧神已死’,‘新世界即将到来’,还鼓动年轻人加入他们的‘觉醒仪式’。”
李远目光一沉,注意到“新世界使者”成员的队形分明,分工明确,显然不是普通的社区小团体。
“盯紧他们,别让局势失控。”他叮嘱罗莎。
罗莎点头,悄悄用手机拍下了几张照片。
两人继续在人群中巡视,时不时与居民低声交谈,安抚情绪。
李远发现,许多天主教徒对“新世界使者”充满敌意,但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对他们的激进言论表现出好奇或迷茫。
“李,你注意到没有?”罗莎悄声说,“有些年轻人开始主动接近‘新世界使者’,看他们分发的小册子,甚至跟着他们去旁边的小巷里讨论什么‘新秩序’。”
“极端思想在情绪低谷时最容易渗透,”李远叹道,“教皇去世,信仰失去主心骨,这些人正好趁虚而入。”
“我们得提醒教堂和社区领袖,盯紧这些极端分子的动向。”李远低声道,“一旦有人趁乱挑事,后果不堪设想。”
巡视结束回到警局,李远和罗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前台通知直接去三楼会议室。
会议室门一推开,里面已经坐满了各部门负责人,气氛比休斯顿的夏天还要沉闷。
投影屏幕上,全球各地教堂的祈祷画面轮番播放,梵蒂冈的哀悼仪式和各国政要的悼词不断切换,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场无形的低气压。
约翰逊警长站在会议桌首位,脸色比平时更严肃。
他开门见山,声音低沉却有力:“各位,教皇去世不仅仅是宗教界的事,对我们德州来说,影响更为复杂。
大家都清楚,在这里天主教和新教的历史冲突由来已久,每逢大事件,社区矛盾就容易被放大。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他的话音刚落,布拉德利副局长就冷冷插话,语气里带着一贯的强硬和不屑:“我建议立刻加强对教堂、宗教学校和大型集会的安保。极端分子最喜欢趁乱闹事,别等出事了才亡羊补牢。”
会议桌一侧的刑侦组长点头附和:“最近一些极端分子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已经有几起小规模冲突,我们必须提前布控。”
李远看着众人各执一词,心里却清楚,仅靠加派警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他主动发言,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防守固然重要,但更要主动引导社区情绪。现在大家都在哀悼,极端分子趁机煽动分裂,如果我们只顾防守,反而让恐惧和不信任蔓延。”
他环视一圈,继续道:“我建议举办一次跨宗教对话会,邀请各宗教领袖同台发声。让他们共同呼吁和平与团结,向社区传递理性、包容的信息。我们要让居民看到,不同信仰的人可以坐在一起对话,而不是各自为营、互相提防。”
会议室里一阵低语,有人点头,有人面露迟疑。
布拉德利皱眉:“跨宗教对话?你觉得那些领袖会买账?‘新世界使者’那帮极端分子只会添乱。”
李远不卑不亢地回道:“主流宗教领袖都有维护社区安宁的责任,我们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平台。至于极端分子,不参与反而更能凸显他们的孤立。”
约翰逊警长沉吟片刻,最终点头:“李说得对,现在不是各自为战的时候。李,你负责筹备这场对话会,调动一切资源,务必办好。其他部门全力配合,谁要是拖后腿,别怪我翻旧账。”
布拉德利虽然和约翰逊不对付,但是在这件事上,他也不敢站在那些异教徒一边,只得默许了约翰逊的安排。
散会后,李远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跨宗教对话会的筹备工作中。
他亲自打电话、发邮件,联系了东区圣安德鲁教堂、犹太会堂、新教联合教会等各宗教负责人,详细介绍活动初衷,邀请他们共同参与。
每一位宗教领袖都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和责任感,纷纷表示会亲自到场发言,呼吁和平与理性。
社区反响也出奇地积极,不少居民主动报名当志愿者,甚至有高中生自发拍摄宣传短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活动信息,短时间内就吸引了上千次转发和点赞。
然而,就在对话会即将确定下来之时,极端宗教团体“新世界使者”却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发声,公开拒绝参与。
他们发布声明:“旧秩序已死,新世界将临,与腐朽的宗教权威对话毫无意义。”
声明中充满末世论和阴谋论色彩,宣称所有主流宗教都是“旧世界的伪神”,只有他们才代表“新时代的真理”。
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社交账号上开始大量推送关于“新世界秩序”的阴谋论、反主流宗教宣传,以及对跨宗教对话会的嘲讽和攻击。
“这些家伙越来越像邪教了。”罗莎忧心忡忡地和李远说,“他们不仅拒绝对话,还在网上煽动对主流宗教和警察的不信任。”
李远冷静地回应:“他们想趁乱扩大影响,必须严防死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看到,和平与理性才是社区的主流。越是他们叫嚣末世,越要让大家看到不同信仰之间的合作。”
团队随即加强了对活动现场的安保预案,约翰逊警长亲自协调警力,确保对话会期间不会被极端分子干扰。
与此同时,李远还特别安排了媒体报道,邀请本地电视台和网络自媒体现场采访。
傍晚的警局,李远刚刚整理好一天的文件,正准备下班,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划破了夜色的平静。
警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史密斯警官,东区圣母教堂遭到破坏,有人报警,情况不妙。”
他心头一紧,来不及多想,招呼罗莎上车,带队直奔现场。
夜色下的东区街道,警灯闪烁,空气中弥漫着不安。
教堂外墙上,一行鲜红刺目的涂鸦在灯光下格外扎眼——“假神已死,真神将临”。
玻璃窗被砸碎,地上散落着彩色玻璃碎片,教堂门口聚集着惊恐的信众和愤怒的居民。
“李,你怎么看?”罗莎低声问,眼里满是担忧。
李远环视四周,目光在黑暗中搜寻。
他注意到人群中有几个陌生面孔,神情戒备,像是在观察警方反应。
他压低声音:“这不是普通的恶作剧,是有组织的挑衅。‘新世界使者’最近动作频繁,教皇去世让他们觉得时机已到,他们现在是在试图撕裂社区,制造更大的分裂。”
杰西卡点头,立刻招呼人封锁现场,安抚信众。
教堂神父马丁内兹神色苍白,走到李远身边,低声道:“史密斯警官,这绝不是偶然。最近‘新世界使者’一直在煽动极端情绪,尤其针对天主教徒和军人家庭。我担心,这只是开始。”
李远点头,拍了拍神父的肩膀:“放心,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
就在这时,媒体记者蜂拥而至,话筒和镜头齐刷刷对准李远。“请问警方如何应对宗教极端分子的挑衅?社区安全还能保证吗?”
李远迎着聚光灯,语气冷静:“警方已经启动紧急调查程序,所有涉案线索都会被彻查。
我们呼吁社区居民保持冷静,不要被极端分子煽动。休斯顿是多元和包容的城市,我们不会让仇恨和暴力破坏我们的家园。”
教堂钟声在夜色中缓缓响起,回荡在整个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