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内心深处野心的萌动

在热闹非凡的沛城,刘季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他身边从不缺人,不管是忙事儿还是闲逛,身后总有一大帮追随者,场面十分有趣。

温顺的卢绾如同刘季的影子,一步不离开,随时听候差遣。樊哙更是和刘季形影不离,活脱脱一个“忠实小尾巴”。

刘季新结识的朋友里,有三位后来成了他打天下的得力助手。

刘季刚到沛城就结识了樊哙。那时,樊哙是个屠狗的屠夫。在秦汉时期,狗和猪羊一样,是可食用的家畜,宰杀需要专门屠夫。在刘季那帮游手好闲的追随者中,樊哙算是有正经职业的。

樊哙天生是练武的料,个头不高却粗壮敦实,像个大秤砣。他浓眉大眼,满脸钢针般的络腮胡,头发又黄又卷,远看就像一尊铁罗汉。

樊哙平时话不多,力气却大得惊人,还擅长击剑,是沛县有名的爱打抱不平的草莽英雄。他穿衣打扮独特,常年一套行头:上身薄衫,下身黑裤,脚蹬牛耳麻鞋。不论冬夏,他都爱敞开上衣前襟,露出浓密胸毛,腰上扎着葛麻带子。出去杀狗时,腰间再别上一把锋利屠刀,威风凛凛。

樊哙性格极好,忠诚老实、讲究义气、正直守信,对义利分得清楚,最讨厌耍阴谋诡计之人。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对敬佩之人愿肝脑涂地,对不喜欢的人则冷若冰霜。

自从结识刘季,樊哙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心甘情愿为其奉献一切。刘季有差遣,樊哙绝不二话,常扬言说:“谁欺负刘大哥,我樊哙绝不轻饶!”因他英武有力、说到做到,一般人看在他的份上,对刘季都恭恭敬敬。刘季自身魅力大,樊哙的忠诚勇武也是大家尊重他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刘季穷困潦倒时,作用显著。

除樊哙外,刘季还结识了周勃和夏侯婴这两位草莽英雄。

周勃是沛县本地人,家境贫寒,生活在社会底层。小时候靠编织蚕具勉强糊口,后来觉得这活儿又苦又不赚钱,便学了吹奏,成了给红白喜事吹奏的吹鼓手。

周勃从小嫉恶如仇,正义感十足,在生活磨砺中练就一身好功夫,像个民间武林高手。他对朋友极其仗义,为朋友能舍命,在沛县是响当当的草莽英雄。

夏侯婴家以前在沛县是名门望族,但子孙不争气,坐吃山空,到他这辈家底败光,成了赤贫人家。祸不单行,父母又因暴病离世,留他孤苦伶仃。

为了生存,夏侯婴去农户家帮佣。他对养马感兴趣,便拜当地有名的养马人李三为师,学习选马、饲育和调教之术。在李三家,他勤快懂事,很讨李三夫妻喜欢。

十年过去,曾经瘦弱的小娃长成了魁梧俊朗的小伙儿,乡亲们都夸他是好苗子。可二十四五岁的他,因穷没能成家。他喜欢人家,却因没钱没勇气表白。

夏侯婴人穷志不短,再难也不做偷鸡摸狗之事,在沛县百姓心中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后生。

李三临终前,将毕生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夏侯婴,还把女儿小娥托付给他。夏侯婴深爱小娥,却因没钱不好意思提娶亲,只能偶尔问问小娥有无困难,尽兄长之责,想着攒够钱再风光求婚。

多年积累加上师傅倾囊相授,夏侯婴在驯马方面技术精湛,不管多烈的马到他面前都服服帖帖。他驾车技术更是一绝,道路崎岖也能让车稳如泰山。

李三去世后,夏侯婴在沛县驯马界成了权威,很多人找他帮忙。县令听闻他的本事,请他专职驾车,待遇优厚。夏侯婴虽不愿伺候不敬佩之人,但为了挣钱娶小娥,还是咬牙答应了。

此时,刘季常出没于沛县衙门,与夏侯婴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只要县令不在车上,两人碰面就聊个不停,交情日益深厚。夏侯婴对刘季崇拜至极,只要刘季开口,能办的事他绝不推辞。

刘季很高兴能交到樊哙、周勃、夏侯婴这些好朋友,还常跟人炫耀:“别看我没钱,朋友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刘季二十多岁前一直在偏僻的中阳老家,那时他觉得沛城是天下最好的地方。到了沛城才发现,不过是个普通小县城。

到沛城后,刘季没打算找正经工作,仗着有点影响力,不愁吃喝,整天在城里城外闲逛。神奇的是,不管认不认识,大家都觉得和刘季交朋友很光荣。时间一长,投靠他的人越来越多,他手下聚集了一帮形形色色的人。刘季虽穷,却是民间领袖,在沛城一带不容小觑。

不仅如此,刘季在官场也有不少朋友。刘季三十五岁时,秦王嬴政统一了天下。秦朝建立后,对地方控制加强,沛城设为县,行政区划升级了,可百姓日子变化不大。

沛城以往平和、宁静的风气,被政治压力吞噬。这片沼泽多、草木茂盛的肥沃之地设了县署管理。对刘季而言,这加强的政治控制压力,反倒刺激了他的政治欲望和野心,为他提供了钻营、投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