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铜时代——初兴阶段
元曲的第一期为发轫之始期,作品古迹斑驳,朴拙可喜。为方便记忆,可以用标志历史早期文明的“青铜时代”比拟之。时当金末元初(1234—1264),文人尝鲜,把新兴的市井流行歌曲引入文坛,逐渐取得成功。这些作家有元好问、商正叔、商挺、杜仁杰、杨果、刘秉忠等,都是由金入元的传统诗文作家,也都是社会名流。他们都是关汉卿、白朴父师一辈。元好问是白朴的老师,白朴称杨果为“杨丈”。这代作家只作散曲而不作杂剧,普遍带有业余“票友”的性质。杂剧与散曲兼作,成为职业的元曲家则是从第二代的关、白一辈才开始的。元代曲论家称第一代曲家为“名公”,以与关、白等“才人”区别。金末元初时期实为元曲超越民间阶段跻身文坛的开创期、实验期,因为具有明显突出的阶段性区别特征,所以必须划分出来,列为第一期。
有两个特殊情况的处理需要说明。首先是《董西厢诸宫调》,虽然在金末元初还流行,仿作不少,但此书产生时间更早一些,既然元曲家都受其影响,把它公认为“北曲之祖”,自然可以放在此创始期加以观照。其次是胡紫山与王恽等,虽与白朴年辈相近,但其创作有证据表明较早,如胡紫山散曲名句“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曾被关汉卿名剧《拜月亭》引用,据此也将这些人附入第一期。